30年前,台灣出版界的一個壯舉是柏楊翻譯《資治通鑑》。10年前,我個人的一個壯舉是在光華商場舊書攤買了一套胡注本《資治通鑑》,並將原來的數鉅冊精裝本拆成一卷一本的薄冊子,再一卷一卷的讀下去。數年下來,讀了三次,頗感自豪。豈料,在本書中作者透露,他讀該書是在初二暑假間極無聊時,父母親臨時派予的暑假作業,並盛讚該書令自己收穫良多。而胡適在十一二歲時也啃過《通鑑》。
2013/12/29
2013/12/27
賽珍珠,《大地》
2013/12/25
讀韓愈〈後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〉
2013/12/24
2013/12/23
2013/12/21
李敖,《獨白下的傳統》
2013/12/19
唐德剛,《李宗仁回憶錄》
2013/12/17
川端康成,《山之音》
多年前,曾聽一位女性友人說到他先生任性胡為,幾乎置家庭於不顧的行為,連男方的母親都看不下去。我們關心的問,那你婆婆如何處理?『終究是人家的兒子啊!』她宏著眼眶說了。我們明白,夫妻萬一有了爭吵,不論對錯,男方家長護的還是自家的兒子。
2013/12/15
讀韓愈〈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〉
2013/12/13
2013/12/11
2013/12/09
唐德剛,《胡適雜憶》
胡適成名太早,才二十出頭,便在中國出名,連博士都來不及拿,便匆匆返中成為北大教授,並在當時澎拜時潮中,成為一代宗師。同時,他的頭巾氣太重,台灣人講的太『ㄍㄧㄥ』,因此,在他後來的歲月裡,即使他的思想改了,他也難於啟齒,沒有勇氣以今日之我向昨日之我挑戰。於是,思想見解,四十年如一日。
2013/12/07
雷馬克,《西線無戰事》
2013/12/05
2013/12/03
馮京,《蘇東坡新傳》

『博觀而約取,厚積而薄發』是蘇東坡關於作學問的一個重要主張。同時,他主張讀書要一本一讀再讀,每次均設定一個主題,閱讀時以該主題為核心,深入探究。如此,書中內容才能熟於心,為己所用。
2013/12/01
貴滋傑羅,《大亨小傳》
『緣盡情未了』是一個很漂亮的詞,但也是個禍根。癡情自制者如《茵夢湖》中的男主角,掛念女主角終身;而進取如賭徒者,則一心以為當初就因為少了什麼,只要將當年少的東西補齊,隨時可以翻盤。
可惜,大部份的現實是,『我們回不去了』。
可惜,大部份的現實是,『我們回不去了』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