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以往讀了一些
節略改寫本,內容多偏重在林沖、魯智深、武松等等要角上,然而,一直很好奇,一百零八條好漢作者要如何加以全部帶出場?像這些人物的寫法,豈不像本百科全書般的厚?這一次總算找本全本加以好好的讀過一遍了。
不過說是全本,水滸傳在流傳過程中,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版本。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系統:簡本和繁本。目前已發現的簡本有:一百十五回本、一百一十回本、一百二十四回本;而寫得比較細緻,也是流傳最廣的繁本有:一百回本、一百二十回本,以及明金聖歎進行刪改,以原書第七十一回作為結尾,再將第一回作為楔子,成為七十回本。金聖嘆認為,只有這七十一回是真正的原本,其餘均是後人所添。
這次讀的便是七十回本。
每每讀這些古書還是會詫異,幾百年下來了,為何排印還錯字這麼多?
***
宋江東征西討,都得凱旋而回,而且更添陣容、聲勢,累積多少人脈與聲望。晁蓋不能沒有壓力。李世民東征西討,到最後其老子李淵亦得讓出皇位、抑鬱而終。因此,曾頭市晁蓋堅持親自臨鎮,首次接戰,雖是「今日混戰,各折了些軍馬,又不曾輸了與他,何須憂悶?」晁蓋仍只是鬱鬱不樂。終因急欲取勝而誤中誘敵之計。臨終仍不忘復仇,囑咐道:「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,便教他做梁山泊主。」想起大學時看的一部片子,凱撒遇刺臨終之際,取下權力象徵戒指,交代道:「傳給最強的人。」
及時雨宋江、智多星吳用,記得很多人用他們的名字做了好一些文章。吳用之用,是為大用。
***
洪太尉倒在樹根底下,唬的三十六個牙齒,捉對兒廝打,那心頭一似十五個吊桶,七上八落的響,渾身卻如中風麻木,兩腿一似鬥敗公雞;
自古道:「日遠日疏,日親日近。」
只一拳,正打在鼻子上,打得鮮血迸流,鼻子歪在半邊,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:鹹的,酸的,辣的,一發都滾出來。
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,打得眼稜縫裂,烏珠迸出,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的:紅的,黑的,紫的,都綻將出來。
又只一拳,太陽上正著,卻似做了一全堂水陸的道場:磐兒,鈸兒,鐃兒,一齊響。
趙員外這幾日又不使人送些東西來與洒家吃,口中淡出鳥來!
這幾日熬的清水流,
說時殺氣侵人冷,講處悲風透骨寒。
左手如托泰山,右手如包嬰孩;弓開如滿月,箭去似流星;
如箭穿雁嘴,釣搭魚腮,盡無言語。
歡娛嫌夜短,寂寞恨更長。
那婦人將酥胸微露,雲鬟半嚲,臉上堆著笑容,...一隻手便去武松肩胛上只一捏,
拳頭上立得人,胳膊上走得馬,人面上行得人!
駿馬卻馱癡漢走,巧婦常伴拙夫眠。
...
【出版資訊與其他書評】